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艺术设计学18、19级的同学们在五月七号一同展开了春季考察之旅。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汉中,游览了蔡伦墓、智果寺、古路坝教堂等景点,感受了历史变迁下古文物与建筑独特的美。
智果寺位于汉中洋县谢村镇,据《洋县县志》载:“智果寺,县西二十八里,唐仪凤间(677年)建,宋、元重修。明万历间,某贵妃捐金,命太监同知府重修,增建藏经楼。”由此可见,智果寺的历史非常的悠久。
如今智果寺已经荒废了十几年,由于没有经费,无法对智果寺进行修缮与更好地保护,但这样的智果寺也有它独特的韵味,它就这样静静地坐落在谢村镇,经历着岁月的洗礼。
五门堰,位于城固县城北15公里桔园镇东偶,居湑水河西岸,因渠首并列五洞进水,故称五门堰。“五门堰工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创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七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仍发挥效益。五门堰初创十分简陋,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使五门堰效益巨增。
五门堰历史悠久,工程建筑科学合理,功效显著,倍受历代官府、民众的重视与保护,因而久经不衰。五门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也使得城固农业迅速发展,造福了城固,也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遗产。

张骞纪念馆位于距县城3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依托汉博望侯张骞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观。张骞纪念馆的建筑布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由接待、展览、陵园三部分组成,其建筑为三进四院、左右对称的仿汉古建群。西区以展示西域诸国的地貌、建筑,风情、文化等内容,为园林休闲区。
张骞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张骞生平伟绩展主要运用图片、文字、沙盘、拓片等手段来展示张骞伟大的一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张骞出使西域在中西文化经济交流中的深远意义。
古路坝教堂,位于城固县城西南12公里的董家营古路坝村。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十四年,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1938年,作为抗战时期“三坝”之一的古路坝迎来了汉中教育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国内大批高等院校迁入汉中,因古路坝教堂闲置,西北联合大学便驻进办学,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有用人才。
走近教堂,先入眼的是一方李圣学的墓碑。“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圣学被遣返原籍洋县劳动。1978年后,平反昭雪,重返教会,带病主持圣事礼仪,培养神职人员,清理教产,恢复宗教活动。
古路坝教堂的主教公馆,座南朝北,回字形封闭式砖木结构,小灰瓦房面。正殿五间,高大宏畅,歇山顶,楼阁式。为增加气势,墙腰外加悬山檐,视角上仿佛二层。
大殿内天花板上绘有西洋画。窗为下方上圆西洋式,窗沿、窗边用汉白玉或青砖雕镶,浮雕为花卉人物、传说故事等。整体建筑有廊,廊边施以石条,地面镶铺方青砖。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后,现为教职人员使用。
两天的考察让我们在欣赏文物和古建筑的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革命时期的前辈们为了教育事业努力奉献的精神。跨越历史的长河,过往这些古建筑的盛景逐渐浮现。拨开历史,探索过往,留住根脉,继承发扬,是我们一直在学习和坚守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