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育培训   >   正文

“艺术考古人才培养”项目一周课程回顾

发布日期:2017-12-22     编辑:     点击数:

 

 

       1211日“艺术考古人才培养项目”开课至今,已经有9位业内知名专家为学员们进行了内容详实的授课。此期特推出课程内容回顾,供大家了解项目课程的推进情况。

周晓陆 艺术考古概论

       1211日,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周晓陆先生以《艺术考古概论》为题对学员进行了授课。课程中总结了中外考古学、艺术学的发展,中外艺术传统的差异,以及考古学与艺术学的结合。周先生阐述了对美的认识,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需要审美的支撑,而艺术考古学即与认识人类的审美意识相关。周先生最后提出了时间树的概念,形象的说明如何在时间树的主干及枝丫上,探明艺术的个性在哪里出现、在哪里继承。 

 

赵农 艺术史学研究——以隋唐之前时期为例

      1212日,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赵农先生以《古代艺术史研究--以隋唐长安为例》为题对学员进行授课。赵先生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认为做学问要充分考虑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例如立足西安,就应充分利用作为古都的地利优势,去从事相关古代艺术史研究。在进行具体的学术研究时,也要善于从旧材料中寻找新问题。

 

王小蒙 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现与研究

     1213日,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蒙女士以《溢彩传神——两京地区唐三彩的发现与研究》为题,从唐三彩的发现及釉陶工艺、唐三彩之前的釉陶及唐三彩的起源、唐三彩的发展分期、工艺成就、西安地区出土唐三彩的产地这五个角度系统阐释,重点介绍了唐三彩的工艺,其“彩”和“神”的特色。

 

张朋川 中国彩陶艺术 中国考古新发现和对美术史的新认识

     1213日、14日两天中,苏州大学教授张朋川先生分别以《中国彩陶艺术》与《中国考古新发现和对美术史的新认识》为题,进行了两次授课。首堂课中,张先生基于考古学与艺术史学的双重视角,枚举大量中西彩陶实例,剖析彩陶的艺术价值,总结了中国彩陶的特征。此外,作为马踏飞燕的发掘者,张先生从亲历者的角度细致生动的讲述了武威擂台汉墓的发掘经过。在第二次授课中,张先生概述了自身数年来整理的考古新发现、新成果。在诸多问题上,比如祭器与礼器的界定、文字的起源、宋代瓷器造型的来源等问题上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王欣 丝绸之路多元民族文化的融汇

    1214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欣先生以《丝绸之路与多元民族文化的融汇》为题,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分别分析了汉文化、佛教、景教、摩尼教、祆教、伊斯兰教与各族文化的融汇,由此来加深学员对文明传承与历史记忆、多元文化与多元民族、宗教与民族的和谐共生认识。

 

李星明 唐代山水画诗与墓葬山水壁画的互证

     1215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李星明先生进行了题为《壁上之墨与诗中之墨——唐代山水画诗与墓葬山水壁画的互证》的讲座。李老师严谨的运用唐代山水画诗、题画诗等作为史料文献,对唐墓中的山水进行了剖析,指出唐代山水中已经出现了皴法、点苔法、点簇法等技巧;且根据唐诗的分期,总结了唐代山水构图、敷色等方面的风格演变,论证了水墨山水在唐代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唐末的流行。

 

赵从苍 玉文化及古玉鉴赏

     1216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从苍先生的授课以《玉文化及古玉鉴赏》为题,系统的介绍了古代中国玉器艺术和玉文化的发展历程。赵先生重点梳理了从史前到明清各时期玉器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对古玉的鉴定要素进行了总结。

 

张全民 隋唐关中陶俑艺术

     1217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全民先生为学员们进行了题为《隋唐关中陶俑艺术》的讲授。张先生利用大量考古出土的陶俑实例,从俑的概念、质地、价值以及关中隋唐陶俑的地位和分类入手,将隋唐时期的关中陶俑分期论述,并对唐代仕女俑之美进行了深入分析。

罗宏才 石峁遗址石雕群组的发现与研究

     1218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宏才先生以《石峁遗址石雕群组的发现与研究》为题进行了讲座。讲座中罗教授通过石峁遗址的发现与意义、石峁遗址石雕组群的研究现状、从石峁遗址石雕组群中所生发出的问题、石雕组群发现的经过、对它的形状描述,雕凿风格的分析和类型学分析、对其雕凿年代的分析以及其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这七个方面,讲述了石峁遗址石雕组群的相关情况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