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拜谒张良庙——19级美术学班考察通讯

发布日期:2021-05-16     编辑:宗恒     点击数:

 

陕西省留坝县汉张留侯祠(又称张良庙)座落在秦岭山脉的柴关岭主峰紫柏山的南坡脚下,相传为纪念汉初刘邦重要谋士张良而建。

 

 

 

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刘邦曾称他“运筹策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当西汉立国,刘邦即将称帝时,张良急流勇退,来到秦岭深处紫柏山潜心修道。四百年后东汉末年,张良的第十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就在今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修建了“汉张留侯祠“。最早的留侯祠已无踪影,现今所见的是明清时所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占地一万四千平方米,规模恢宏,殿堂庄严,历代文人志士留有许多诗文。张良庙现今规模有大小院落九重,房屋一百五十六间,属陕西古寺庙中最大的建筑群落之一。

 

 

 

未进张良庙,就会被其大门这是座牌楼吸引。这座青砖砌就,高宽各达9米,相当于三层楼高的方正牌楼,首先给人雄浑厚重之感。若再细观,就宛如阅读一部大书,能读岀许多底蕴。牌楼正檐下,有大型砖匾镌刻着五个遒劲大字:汉张留侯祠。因张良生前曾封留侯。

 

 

过去将相王府的窗棂,镌着雄狮、啸虎、风凰、麒麟等象征祥瑞之气的珍禽异兽,形态传神,栩栩如生。大门两侧,则有一副砖刻对联:博浪一声再是整座牌楼竟有五重垛拱,尽皆筒瓦裹脊,装饰着走兽飞龙。最绝的是两边砖墙虽为厚达数米的实心墙,却在青砖上雕镂出“万”字形窗格。如同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

 

 

在大门内部正中,一座灵官殿、王灵官端坐其中,既护法,又起到蔽内的作用,使人不进院,院内的景就不能悉入目中。再说跨河而建的风雨桥,取名“进履桥”,既是进庙必经之路,又和张良与黄石公的三次拾鞋的历史典故相联系,真可谓构思巧妙。

大门也叫保安观。绕过四方八角的灵官殿,正中是气势雄伟的三清殿,面阔三间,十二米。进深九檩六椽,十三米,前出抱厦,单檐歇山顶。和三清殿两头搭的相连的是三官殿居东,三法殿居西。面阔各三间,单檐悬山建筑与三清殿排成一字形。

 

 

三清殿前面东边中间是东华殿,前抱厦悬山建筑,其两头跨厢房各三间。南头名曰“云水堂”,北头名曰“十方堂”,西边厢房是张良殿的大门,正门三间两头各跨耳房一间。介于灵官殿和保安观之间轴线两侧的是钟、鼓楼,钟楼在西,鼓楼居东。由此形成第一重院落,俗称三清殿院。

 

 

 

之所以我们进庙看到的第一印象不是张良殿,而是灵官、三清、三官、三法殿,是因为张良是人不是神。传说历史上的张良辞官不做,避居深山,出家修道,乃道教一信徒。三清是道家最高之神,当应在第一院落。三清殿的西厢房,也就是敬张良之殿的正门,穿过正门、拜殿,才到达敬张良的大殿,此院落同样有厢房、拜殿、配殿相对称,和三清殿院落呈直角形。敬张良之大殿和三清殿一样,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六椽,前出抱厦,单檐歇山顶,规格略小于三清殿。

  进入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拜殿前冯玉祥题写的石刻:“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还有一幅联曰:“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

 

 

 

拜殿后的张良大殿巍峨壮观,气势轩昂,宫殿之上挂一巨大横匾,上书:“相国神仙”四个大字。大殿内供奉着张留侯金光闪烁的贴金塑像,留侯端庄肃穆,谦和聪慧,大度超然。每年农历3月25日,张良诞辰庙会,狮舞、龙灯和彩船云集,香火明极,热闹空前。

登上张良庙后院的山顶就是“授书楼”,取黄石山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 南阳 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

 

 

后院的高处有个六角班爪的石亭为“拜石亭”。据道长讲,这亭子之名亦取典于圯桥授书的故事。当时黄石公授书张良后,告诉他“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下,黄石即吾师矣”。后张良到济北,果然见谷城山下有一堆黄石,纳头便拜,并取石供奉于家中,死后又将这黄石陪葬墓中。在拜石亭外,巍然矗立着一尊巨碑,上书“英雄神仙”四个大字。放眼上下千年,英雄很多,神仙也不少,但确实惟有张良集两者于一身了。

 

 

因为庙宇也为张良居住的地方,且后世被佛教道教两家陆续当做居住处,院落里少不了植物,花草。

院里有三棵树龄已在百年之上的紫柏树,名叫紫柏是因为每当下雨后,柏树的树皮会呈现淡淡的紫色,后山的紫柏山公园里也有成片的紫柏树只是并不古老。

神奇的是,在院内有一片竹林,这里的竹子被称作拐拐竹,顾名思义竹子弯曲生长,有的甚至钻进篱笆但却没有死亡,可将这些竹子移到别处栽种,便恢复直立生长,也许是和当地气候,风力的条件状况有关,也象征着张良能屈伸,知进退的品质。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